贸易周刊:Facebook与华尔街沆瀣1气
导语:最新1期美国《贸易周刊》印刷版刊文称,Facebook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采取突破传统的IPO(首次公然招股)方式,而是聘请了6家投行辅助其上市。这不但无助于塑造其特立独行的形象,反而会令用户生厌:Facebook与华尔街沆瀣1气,帮助富人赚钱。
以下为文章全文:
公关机会
长时间以来,IPO不但被先锋企业视为1种融资方式,更是1次难得的公关机会——可以完全论述他们的价值。1980年代,冰淇淋制造商Ben & Jerry’s向位于佛蒙特州的邻居和当地奶农倾销他们的股票。1995年,波士顿啤酒公布,只要借助酒瓶上的广告,所有忠实用户都可以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买进该公司的股票。
最著名的案例则是在2004年,谷歌当时为了削弱投资银行在IPO中的影响,组织了1次所谓的“荷兰式拍卖”:根据潜伏投资者的集合竞价肯定发行价。“这是1种独特的谷歌式体验,”谷歌董事长埃里克·施密特(Eric Schmidt)在2010年的1期《哈佛贸易评论》上写道,“直到今天,这依然可以体现我们的特质。”
现在再来看看谷歌以后最引人注视的IPO交易——Facebook的IPO。马克·扎克伯格(Mark Zuckerberg)和他的同事已豫备好通过750亿至1000亿美元的估值,讲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业故事之1。这相当于雅虎市值的4倍,eBay的2倍,几近与在全球具有数10个定单实行中心的亚马逊持平。
固然Facebook是由用户1手塑造的,但他们却豫备采取完全传统的IPO方式,丝毫没法体现以往那些离奇IPO交易中所包含的人人同等的理念。通过引进全美最大、最有声看的投资银行,Facebook不但会为这些机构创造巨额收益,而且还在公众对这些金融巨头的敌意到达史无前例的高度时,与华尔街站到了1起。
公司使命
IPO通常是1家公司发展历程中的1个决定性时刻,高企的估值将在这1刻面临贪婪资本的考验。启动上市表明Facebook不可避免地会改头换面。作为1家上市公司,它要面临种种压力,不但要保持高速增长,还要不断推动用户与他人和广告主分享信息。扎克伯格和他的公司以往都很轻易达成这类让步,正因如此,他们与全美最大投资银行的合作也就不那末出人意料了。与其他很多企业家1样,扎克伯格也号称怀有远大的理想,但他提交的S1文件却显示,他还在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公司之1。
1直以来,Facebook都不单单是1家公司,还是1项使命。扎克伯格2004年2月在哈佛大学的寝室里创办了这家网站,几个月后搬到硅谷。他很快就迷上了社交网络,他反复夸大,希看“给予人们分享的气力,让世界更开放,联系更紧密”。
在2月1日提交的IPO申请中,扎克伯格不断提示全球,Facebook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司。他夸大称,“Facebook创建之初其实不是为了成为1家公司”,他还将该公司的内部文化描写为“黑客之道”。招股书还写道:“让每个人紧密联接,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,并推动社会的未来变革,是1种迫切需求,也是1个巨大机遇。”招股书中写满了各种细节信息:Facebook 2011年实现收进37亿美元,远高于2010年的19亿美元,该公司仅往年的利润就到达10亿美元。
沆瀣1气
但具体到融资,Facebook仿佛从不担心遭人非议。2007年,该公司通过微软融资2.4亿美元,而没有选择当时最热门的科技公司。1年半以后,他们又从俄罗斯风险投资公司DST那里取得了2亿美元投资,后者的投资者包括俄罗斯大亨阿利舍尔·乌斯马诺夫(Alisher Usmanov),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1。往年,该公司又接受了高盛的投资,而且答应其向客户兜售股票。
每次融资,外界关注的都是Facebook不断膨胀的估值(150亿美元!500亿美元!),至于他们与投资者之间的复杂关系,则无人问津。他们还答应DST董事总经理尤里·米尔纳(Yuri Milner)通过2级市场,从员工和股东手中购买更多股票。这类行动现在已成为Twitter等其他热门硅谷企业的通行做法。
在IPO申请文件中,扎克伯格仿佛没有采取太多措施,避免外界以为他们与华尔街沆瀣1气。该公司有看于今年5月正式上市,届时将向摩根士丹利、摩根大通、高盛、美国银行、巴克莱资本和Allen & Co的最优良客户分摊这些股票。为了参与这1交易,这6大投行都已用尽了浑身解数。有报导称,Facebook必须在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之间选择1家主承销商,这就比如在水蛭和蜱虫之间选择1个来止血。
今后几个月间,这些机构的银行家将为Facebook肯定IPO发行价,并操纵其在上市首日取得不错的涨幅——为他们的客户带来有保障的丰富收益。到那时,小散户们(这其中包括了Facebook 8.45亿用户中的多数人)才能有机会买进这家社交网络公司的股票,而该公司恰正是通过在用户发布的照片、状态更新和好友关系中出售广告赚钱的。
“我1直都以为他们的价值是开放和透明,但恐怕没有甚么会比让这么多投资银行动你制定IPO发行价更不透明的了。”企业软件公司NetSuite CEO扎赫·纳尔逊(Zach Nelson)说,他的公司2007年上市时采取了“荷兰式拍卖”。
富人更富
公平地讲,Facebook的确有充足的理由躲避“荷兰式拍卖”,或直接向用户分配股票等非常规上市方式。这类财务手段会引发很多复杂题目,并导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的调查,终极导致“好心没好报”。
2004年,谷歌本来以为,通过拍卖肯定发行价可以免内幕人士通过价格波动获利。但该股在上市首日依然从85美元大涨至100美元。美国投资银行WR Hambrecht负责为谷歌主持了当时的拍卖。该公司开创人比尔·哈姆布莱希特(Bill Hambrecht)以为,是谷歌的传统承销商在幕后压低了拍价。谷歌还由于股价暴涨而被媒体批评为狂妄和天真。
哈姆布莱希特表示,他的公司“早就预感到Facebook注定会采取传统的交易手段,由于他们与华尔街,特别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关系太过密切。”这令很多视察人士很是意外,他们本来以为扎克伯格喜欢特立独行,并且会利用上市的机会巩固Facebook创新和反传统的形象。“假设Facebook愿意,很可能会在他们的车位上出售股票。”美国投资银行Morgan Keegan Technology Group董事总经理彼得·法尔维(Peter Falvey)说。
在招股信中,扎克伯格表示,他会忽视短时间利益,转而专注于“为股东和合作火伴创造长时间价值”。由于他控制着57%的投票权,因此完全有能力推行这1理念。但就连号称将抵制外界压力的科技公司,都会很快发现华尔街的要求难以抗拒。谷歌最近在社交网络领域的种种不顺就是很好的例证,Ben & Jerry’s也于2000年被联合利华收购。不论是否是愿意,Facebook现在都要对很多与之有着不同价值观的人负责。
Facebook选择的IPO模式或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它今后对外部压力的免疫力。从上市伊始就选择与华尔街为伍,令Facebook的用户很是不快:他们的个人信息将帮助富人更富。(鼎宏)
http://www.fw8.net/TAG:美元,公司,华尔街,投资银行,股票
评论加载中..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