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IT商业新闻网讯】(记者 村泉)外媒消息称,苹果在香港法院成功排除唯冠先前提出的部分关于iPad商标权的证据。
法官高劲修近日作出的裁定,唯冠去年10月提出的两份专家报告不符香港法院指示,这些证据因此在唯冠和苹果官司的后续审理中不被承认。唯冠董事长孙敏昨天透过电话表示,唯冠尚未决定是否要提出上诉。
今年2月,唯冠也在美国加州起诉苹果,指控其侵犯iPad商标权。不过被当地法庭驳回。
唯冠iPad证据遭港法院排除 腾挪空间不断缩小
唯冠已声请破产,在港挂牌股票自2010年起停牌,但这家显示器制造商仍在其它法院起诉。而苹果正在香港控告唯冠,以及企业创办人杨荣山,认为他们共谋违反2009年有关iPad商标权的协议内容。此外,iPad平板制造商苹果也在内地和唯冠进行平行诉讼,内地一法院已呼吁双方达成和解。
深圳唯冠代理律师谢湘辉此前表示,对唯冠苹果双方能否达成和解仍无把握,苹果需要拿出更多诚意才能促成和谈。据悉,双方谈判的焦点是赔偿金额,谢湘辉表示,由于法庭禁令,不能透露过多谈判信息,仅指出目前双方的心理价格仍存在较大差距。
此前,和君创业总裁李肃曾在微博上表示30亿美元以上的赔偿心理价位。有分析人士认为,虽然早日解决商标官司,可以为新款iPad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市解除后顾之忧,但30亿美元意味着将占苹果2012年第二个财季中国区贡献收入的38%,这个价格是苹果难以接受的。此外,有媒体报道称,目前双方在和解金额上的差距高达10倍之多。
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表示,从种种迹象表明,深圳唯冠的态度比苹果更为急迫,借由种种渠道流露出对谈判价格的预期,并且已大致令外界产生“苹果补偿价格过低”这样的印象。但另一方面,此阶段又是十分敏感的时期,过度表态将会令自己陷于被动,因此达到外界的一定关注后,唯冠代理律师的表态也开始收敛。
多名律师认为,即使苹果侵权,相应赔偿数额也要参考两个因素:唯冠实际受到的损失,以及对方的侵权所得。由于唯冠几乎没有使用过该商标,其推出的iPad产品也没有什么市场占有率,同时其产品属性又与苹果推出的触摸屏平板并不相同,不易造成消费者混淆,因此实质上并无什么损失。另一方面,苹果销售“iPad”产品的所得,并不完全是依靠“iPad”这一商标,也包括苹果公司的号召力,产品本身的卓越性能及推广营销等多种因素,因此赔偿价格应该不会像预期的那么高。
对比苹果退路相对较为灵活,深圳唯冠方面则没有太多腾挪的余地,因此法律界人士普遍认为,在谈判中给出合情合理的价格,也许是双方双赢的选择。
中国大陆是苹果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,苹果原本声称iPad大陆商标权已到手。在平板iPad和智能手机iPhone等产品需求暴增带动下,苹果上季在大陆营收成长两倍,达79亿美元。
唐山网站建设www.fw8.net (责任编辑:小万)